核心技术

ILICOR-CD技术

一、智能光控缓释超低浓度纯二氧化氯气体分子

二氧化氯具有卓越的性能。

二氧化氯对细菌的细胞壁有很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,且不需要载体蛋白——渗透酶的运输。二氧化氯一旦渗透入细菌细胞内,一方面有效
破坏细菌内含巯基的酶,另一方面,将细菌细胞内的核酸(RNA或DNA)氧化后,可快速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,强行掠夺电子,使之
失去活性,从而阻止细菌的合成代谢,达到消毒灭菌和除臭的目的。二氧化氯对细菌、病毒等具有极强的灭活能力。

二氧化氯以其高效性与安全性,成为WHO(世界卫生组织)、EPA(美国环境保护署)、FAO(联合国粮农组织)等机构认证认可的唯一
一个A1级绿色杀菌消毒剂。
 二氧化氯目前已广泛用于食品工业、医疗、制药、畜牧、水产养殖、食品、饮用水、以及公共环境领域的消毒、
杀菌与除臭过程。

年份 应用领域 批准地域/机构
1985 仪器添加剂 日本(食品卫生法)
1985 食品加工设备消毒杀菌 美国FDA
1987 饮用水消毒 世界卫生组织)
1987 食品保鲜剂/消毒剂 广东食品卫生监督所
1988 食品添加剂(面粉漂白) 日本(食品卫生法)
1989 储存水消毒杀菌除臭 美国EPA
1990 食品加工保鲜/消毒 上海卫生局
1992 医疗器械杀菌消毒 美国EPA
1996 食品加工/医院/制药/水产养殖行业的设备容器消毒、食品保鲜 卫生部
2002 食品加工设备消毒(间接添加剂) 美国FDA
2003 餐具消毒(应对非典) 中国CDC
2003 空气消毒(应对非典) 卫生部
2009 空气消毒 卫生部


二氧化氯用于消毒领域的官方批准情况一览表

二、现阶段二氧化氯气体的应用难点

传统的二氧化氯气体制备方法,广泛采用“氯酸盐+酸”的化学反应方式。
然而,传统方法在技术上的天然缺陷,使得二氧化氯尽管具备诸多优点,却始终难以在动态空间消毒领域获得广泛应用,具体表现在:

  • 化学反应需在使用场所进行,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;
  • 反应一旦开始,则无法停止,直至全部反应结束;
  •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氯气等有害气体,易造成二次污染;
  • 反应发生时,瞬时产生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,无法实现人机共存;
  • 二氧化氯本身易分解,使其难以长时间保存,且运输成本较高。

因此,尽管二氧化氯本身的功效已获得广泛认可,但正是受制于上述原因,就目前国内外的情况来看,传统的二氧化氯气体制备方法,
无法应用于有环境下的动态空间消毒。

三、超低浓度二氧化氯气体的应用前景

大约在2000年前后,各国相继在法律法规层面,出台了空间中的二氧化氯浓度限值标准。尽管略有差异,但各国基本沿用美国职业安全
健康研究所(NIOSH)规定的人体暴露限值标准,即PC-STEL为0.9 mg/m3、PC-TWA为0.3 mg/m3。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职
业卫生标准GBZ2.1-2007中规定,二氧化氯在8小时/工作日、40小时/工作周下的PC-TWA为0.3 mg/m3、PC-STEL为0.8 mg/m3。上述
标准的出台,意味着在限值以内的超低
浓度下,二氧化氯对人体具有绝对安全性,使得以超低浓度二氧化氯为杀菌因子的动态空间消毒成为可能,并显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需
求。而且,与既有的紫外循环风、等离子体消毒等被动吸入式空气消毒装置相比,超低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可实现主动出击,实现空间范
围内的空气及物体表面全方位无死角的全面消毒,具有无可替代的天然优势。